玫瑰茄(玫瑰茄的介绍 玫瑰茄又名洛神花、洛神葵等,属锦葵目,锦葵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2米,叶柄长2-8厘米,疏被长柔毛;花萼杯状,淡紫色,直径约1厘米,花黄色,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厘米,密被粗毛,)

玫瑰茄 0关注

玫瑰茄概述

玫瑰茄的介绍 玫瑰茄又名洛神花、洛神葵等,属锦葵目,锦葵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2米,叶柄长2-8厘米,疏被长柔毛;花萼杯状,淡紫色,直径约1厘米,花黄色,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厘米,密被粗毛, [详情]
  • 中英文名称:玫瑰茄 Hibiscus sabdariffa Linn.
  • 别名:洛神花、洛神葵、洛神果、山茄、洛济葵、红金梅、红梅果

精选图文

更多

玫瑰茄功效与作用

玫瑰茄

玫瑰茄的介绍

玫瑰茄又名洛神花、洛神葵等,属锦葵目,锦葵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2米,叶柄长2-8厘米,疏被长柔毛;花萼杯状,淡紫色,直径约1厘米,花黄色,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厘米,密被粗毛,果爿5;花期夏秋间。
玫瑰茄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原产于西非、印度,目前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等地均有栽培。玫瑰茄植株高1.5~2米,茎淡紫色,直立,主干多分枝。叶互生。花在夏秋间开放,花期长,花萼杯状,紫红色,花冠黄色。每当开花季节,红、绿、黄相间,十分美丽,有“植物红宝石”的美誉。玫瑰茄具有清热解暑、养颜、消斑、解酒等功效。
注意事项:玫瑰茄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尽量不要饮用。

日照:喜光照
水分:耐旱
温度:喜温
土壤:砂质或粘质土
花期:夏秋间
食用价值:泡茶,调味料
药用价值: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
工业价值:制果酱,提取天然食用色素
特殊用途:茎皮纤维供搓绳索用,观赏植物
毒 性:无毒
象征意义:恋爱的感觉
原产地:云南

玫瑰茄的形态特征

玫瑰茄是一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m,茎淡紫色,无毛。
叶异型,下部的叶卵形,不分裂,上部的叶掌状3深裂,裂片披针形,长2-8cm,宽5-15mm,具锯齿,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两面均无毛,主脉3-5条,背面中肋具腺;叶柄长2-8cm,疏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约1cm,疏被长柔毛。
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小苞片8-12,红色,肉质,披针形,长5-10mm,宽2-3毫米,疏被长硬毛,近顶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萼合生;花萼杯状,淡紫色,直径约1cm,疏被刺和粗毛,基部1/3处合生,裂片5,三角状渐尖形,长1-2cm;花黄色,内面基部深红色,直径6-7cm。
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cm,密被粗毛,果爿5;种子肾形,无毛。花期夏秋间。

玫瑰茄原锥状根系,主根略细,入土较深,无毛。叶异型,下部的卵形,不分裂,上部的掌状3—5裂,具锯齿,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圆至宽楔形,无毛,主脉3—5条。托叶条形,疏被柔毛。花生于叶腋,黄色,内面基部为深红色,每株一般开50—100朵花,多者近300朵,萼杯状,由5片组成的内萼片和8—12片组成副萼的小苞片构成,红色,肉质,味酸。蒴果卵球形,内有种子20—30粒,种子肾形,深灰褐色。
形似草棉,直立,高达1米余,主干多分枝,花在夏秋间开放,花期长,花冠黄色,萼片和副萼玫瑰红色,茎、叶柄也常为淡玫瑰色,每当开花季节,红、绿、黄相间,十分美丽可爱。

玫瑰茄的生态习性

玫瑰茄属热带、亚热带短日照作物,喜光,喜温,忌早霜,在25℃~30℃条件下生长最佳。
一般玫瑰茄在3-5月播种,9-11月采收,全生育期160-200天,有效积温500-550℃左右,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条件等有一定的要求。

土壤
玫瑰茄属直根系,侧根发达,扎根深,耐旱不耐涝,适应性广。在中等或中下肥力的砂质壤土和pH6-8范围的土壤中生长良好;肥地种植分枝多,萼片肥厚,产量高,但易徒长倒伏而影响产量;过于瘦薄、粘重的土壤生长不良,易产生白化苗等生理性病害。生长期中排水不良易染根腐病,烂根死亡。收获时如遇阴雨,花萼易霉变,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玫瑰茄土壤适应性广,平原、丘陵、山地栽培都可,红黄壤、青紫泥、砾石沙土、粘涂种植均可成功,以半熟化黄泥土为好。玫瑰茄可与矮秆作物如花生、豆类等作物或未投产的果树园等进行行间套种。同一块土地一般连作二年为好,继续连种易感病。

温度
随温度升高,种子发芽时间缩短,发芽率增高。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日平均温16℃开始发芽,营养生长要求22℃以上,10℃生长趋于停止。株高、茎粗营养生长高峰在7-8月,此时高温高湿达到玫瑰茄生长适宜条件。

湿度
在生长期积水,高肥土壤,易感青枯病、白绢病,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干旱山地,甚至新开荒山种植,极少发病。

光照
玫瑰茄是强光性植物,种在密林树荫下,种植密度1×0.5m密植条件下,植株高而杆细,分枝少,产量低,日照时数对现蕾开花期有明显影响。

玫瑰茄的栽培技术

土壤选择
玫瑰茄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性好,沙质或黏质土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及肥沃的土壤为好。玫瑰茄在红黄壤、青紫泥、砾石沙土、黏土等不同土质中均可种植,但最适宜在微酸性的红壤土中种植,即使在新垦地及一般较差的旱地种植,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只是植株的长势和收获的干品会有差别。同一块土地以连作2年为宜,若连续种植易使植株感病,降低产量。

播种方法
玫瑰茄通常采用两种播种方法,一是直接播种,即烧山整地完后,挖穴直接播种。播种前穴内施足基肥如鸡粪等农家肥,每亩施1000-1500kg,磷肥25-50kg。每穴播种3-5粒,亩用种量1-1.5kg,播种后覆土2cm。二是苗床播种,即选择菜园土等较肥沃的土壤,苗床畦面宽1m左右,高20cm,可条播或撒播,株行距为5×8cm。苗高10-15cm时可选择阴雨天气移栽。[4]

种植密度
玫瑰茄种植密度应掌握坡地、瘦薄地宜密,平地、肥沃地宜稀的原则。根据土壤肥瘦每亩种植1000-2000穴,定苗时,肥地留单株,瘦地留两株,实行单行或宽窄行条点播。单行种植株行距,肥地为100×66cm,每亩1000穴(株);中等肥地66×80cm,每亩1000穴(或1250-1500株),山坡、瘦薄地为66×50cm,每亩1000穴(或2000株)。[4]

中耕定苗
玫瑰茄生长期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苗高10cm以上,结合间苗定苗和补苗进行;第二次苗高30-40cm,结合培土补苗进行。第三次,开始出现花蕾时进行,开花期间应该拔除杂草,保持玫瑰茄地清。当苗长至10cm以上时出现两片以上真叶时进行间苗,掌握拔小留大、拔弱留壮的原则,每穴留苗2-3株。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定苗,中上肥地,每穴留1株,破地、瘦薄地每穴留2株。

施肥
施肥宜早不宜迟,第1次中耕时每亩用尿素、复合肥或硫酸氨8-10kg,距离茄株5-10cm处穴施。茄株现蕾后,若苗势差,可结合第2次中耕再补施氮素化肥5-8kg。

玫瑰茄的养殖方法

玫瑰茄喜温好光,气温在12℃以下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不利,不耐霜冻。不同品系对日照强度的反应不同,在亚热带它是一种短日照夏季作物,于夏末开花。在广东和赣南始花期均在8月份,12月份种子全部成熟。单株结果数与分枝数呈正相关,故采用分枝多的品种,施肥和打顶等是促进分枝的措施,均有助于增加结果数。
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性好,砂质或粘质土均可生长,在红壤和砖红壤的平田或坡地都宜补植,但以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及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获得高产。

玫瑰茄土地需耕耙细碎,筑好垄畦,3—4月份当气候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播前种子先经40℃温水浸泡6小时。穴播,穴距120*100cm,每公顷约8250—9000穴,每穴播3—5粒。种子千粒重40—50g,播种量1.5—2,25kg/ha,播后覆土约2crn。基肥需亩施粪肥或堆肥15—22.5t/ha,磷、钾化肥适量,追肥可结合中耕除草及培土进行,初次在出苗后约一个月,第二次在现蕾封行时,均以氮肥为主,至开花结果期,再补施氮钾混合肥一次。

玫瑰茄有地老虎、盲椿象、叶跳虫及立枯病、缩叶病等危害,播种时每公顷需撒施呋喃丹30—37.5kg,幼苗出土后还需捕捉以防地老虎危害。叶跳虫、芽小、用乐果液喷杀,这样也可避免缩叶病的发生,立枯病可用0.2%托布津液喷治。此外,要做好清沟排水,避免渍水,在蕾花盛期如遇高温干早,还应适时灌水抗旱。

玫瑰茄的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选雨后晴天进行播种,按株行距1m×1m开穴,穴宽10~15cm、深10cm左右,每穴点播4~6粒,播种深度3cm,覆土0.5~1.0cm,每667m2播种量约0.6kg。播后约1周出苗,苗高15cm左右进行间苗。

玫瑰茄的病害防治

虫害
玫瑰茄苗期常有菜青虫及小造桥虫发生为害;现蕾期常有蚜虫、叶蝉为害。可用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蚜虫和叶蝉;敌敌畏2000倍液防治菜青虫和小造桥虫;为保证花萼品质,防止残毒遗留,茄果采收前1个月停止用药。

病害
主要病害有枯萎病、根腐病和白化苗,防治枯萎病,需要做好茄地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根腐病常在排水不良、施肥不当的情况下发生,要注意开沟排涝,把好施肥技术;白化苗多发生在瘦薄地僵土上,要注意培土施肥,疏松土壤,增施肥料。

玫瑰茄的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玫瑰茄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玫瑰茄的作用用途

经济价值
玫瑰茄是新兴的食品和食品工业原料,它的花萼可制成多种食品。花萼的艳丽玫瑰茄色素,是食品中的着色剂。

它是非洲人民,尤其是非洲阿拉伯民族和西非人民广为栽种的经济植物。植物的花萼种子、茎和叶子都可利用。花萼(鲜品或干品)具有降血压、抗坏血病和利尿的药效,并且对支气管炎和咳嗽病有缓解作用。

在非洲民间普遍当作饮料,阿拉伯人用花萼泡的茶称为"苏丹茶",有的还当作食品的天然色素和调味料。欧洲人很早就从非洲进口花萼干品,用作果子冻、调味清凉饮料等。叶子除有类似花萼的药效外,在医疗外科上用作脓疮的洗涤料,其叶汁还能治脚上的裂口子,茎的表皮是非洲人制绳的主要原料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福建等省大面积种植成功,每亩地可收获干花萼二百余斤。除供作出口,也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玫瑰茄糖、清凉汽水、果汁等产品颇受欢迎。

玫瑰茄的文化背景

神话传说
河伯与洛伯为一个美丽的女子进行了数年战争,这个美丽的女子叫宓妃。宓妃是伏羲氏的女儿,她下嫁给洛伯为妻,又称洛嫔。这个美丽的公主给有洛氏带来了希望,能和伏羲联姻,也给洛伯带来无比的荣耀。这一切,使河伯无比嫉恨。这两个相邻的部族并不和睦,他们曾因战争而留下世代的仇恨。河伯决定发动一场战争,把美丽的宓妃据为己有。洛伯也在积极备战,以应对不可避免的战争。战前,洛伯对战争进行占卜,卜辞上有恶毒的咒语。占卜师名叫昆吾,他的占卜据说非常灵验,昆吾告诉洛伯,战则不吉。河伯也把昆吾请到自己的部落,请他占卜战争的结局。昆吾拿出占卜用的龟壳和蓍草,用传统的方法认真卜测,灼烧的龟壳显示出大凶之兆,卜筮的蓍草现出不祥的卦象。昆吾告诉河伯,你们进行的将是一切没有胜者的战争。但是,河伯决心已定,他的军团开始向有洛氏的营地进发。洛伯必须应战,他别无选择。河伯的军团迅速攻取有洛氏的多处要塞、营地,洛伯节节败退,最后,洛伯和他的族众被逼到洛河边。
河伯派出自己的使者,向洛伯下达最后的通牒:要么献出宓妃,要么全族被诛灭。洛伯告诉使者,宁愿全部战死,也决不使自己的爱妃受辱。但是宓妃劝下暴怒的洛伯,请使者转告河伯,请他划来迎亲的花船。河伯听到使者带来的消息,大喜,在将士的护卫下亲驾花船前来迎接宓妃,宓妃在族众的哭声中登上了河伯的花船。宓妃对着得意的河伯冷笑一声,纵身跳入波涛汹涌的洛河。公主殉情的消息传给了伏羲,伏羲大怒,派兵一举剿灭了有河氏。宓妃为义溺于洛水,人们说她化为了洛水之神,世代敬仰。后来在洛河岸边,开了许多鲜红的花。

传说洛神花由洛神血泪幻化而成,是以花朵颜色红艳粲然。每到洛神花成片开放之时,艳红如血的颜色,映亮了河水,染红了蓝天。细长的,颜色鲜红摄人的花瓣,仿佛一丛丛猎猎燃烧的火焰,直冲向九万里碧蓝苍穹。小小的,略微狭窄的花苞,又仿佛离人眼中的一滴清泪,明丽而透彻,直落入观者心间。妖艳与哀凄并存,倔强与婉约互衬,墨色花枝中,点点殷红果实仿佛由每人心间最痛的一滴血幻化而成。

科技报道
最近科研人员发现,经常饮用玫瑰茄花茶有助于降低人体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值和甘油三脂值,达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据墨西哥《地方报》报道,墨西哥社会保险协会附属医院对40名40至62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试验,这些病人年龄大,运动量小,吸烟成瘾或有高血压遗传病史,因此,总胆固醇值或甘油三脂值均大大超过正常标准。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上述患者每天坚持饮用玫瑰茄花茶。3个月以后,经检查发现病人的总胆固醇值平均降低了35.4%,甘油三脂值降低了18.9%,而有“清道夫”美称的高密度脂蛋白却增加了10%,增强了清除胆固醇的能力。科研人员还发现,饮用玫瑰茄花茶还可起到减肥作用,95%的病人体重下降了1到3公斤。在夏季饮用些玫瑰茄还有清热解暑的功能。

玫瑰茄的花语

玫瑰茄花语:恋爱的感觉。

热门文章推荐

相关问答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热门植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