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沥(竹沥的简介【名称】:竹沥【别名】:竹汁、淡竹沥、竹油【药材类别】:其他【性味】:甘苦,寒。①《别录》:大寒。②《纲目》:甘,大寒,无毒。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凉。④《本草从新》:甘苦,寒,滑。【归)

竹沥 0关注

竹沥概述

竹沥的简介【名称】:竹沥【别名】:竹汁、淡竹沥、竹油【药材类别】:其他【性味】:甘苦,寒。①《别录》:大寒。②《纲目》:甘,大寒,无毒。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凉。④《本草从新》:甘苦,寒,滑。【归 [详情]
  • 中英文名称:竹沥 
  • 功效与作用:1.镇咳作用:能明显延长小鼠氨水刺激;2.祛痰作用:30ml/kg慈竹沥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在5-30ml/kg剂量范围内,量效关系不明显;3.平喘作用:慈竹沥10ml/kg灌胃,每日2次,连续3天能明显降低百分之0.5;磷酸组胺喷雾所致的豚鼠Ⅳ级哮喘发生率,延长哮喘潜伏期,作用强于淡竹沥。
  • 主要价值:甘苦,寒。入心、胃经。

精选图文

更多

竹沥功效与作用

竹沥的简介

【名称】:竹沥

【别名】:竹汁、淡竹沥、竹油

【药材类别】:其他

【性味】:甘苦,寒。

①《别录》:大寒。

②《纲目》:甘,大寒,无毒。

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凉。

④《本草从新》:甘苦,寒,滑。

【归经】:入心、胃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入药部分】: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茎经火烤后所流出的液汁。

【产地和分布】: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竹沥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降火;滑痰利窍。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①《别录》: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纲目》末句下有’消渴劳复’)。

②《药性论》:治卒中风失音不语。

③《本草拾遗》:久渴心烦。

④《纲目》:治子冒风痉,解射罔毒。

⑤《本草备要》: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日。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

⑥《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热除烦,治牙痛,明眼目。

附方

①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淡竹沥一升服。(《千金方》)

②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方》竹沥汤)

③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

④治产后身或强直,口噤面青,手足强反张:饮竹沥一、二升。(《梅师集验方》)

⑤主妊娠恒若烦闷,此名子烦:茯苓三两,竹沥一升,水四升,合竹沥煎取二升,分三服,不差重作,亦时时服竹沥。(《梅师集验方》竹沥汤)

⑥治小儿惊风天吊,四肢抽搐:竹沥一盏,加生姜汁三匙,胆星末五分,牛黄二厘调服。(《全幼心鉴》)

用法用量

内服:冲服,30-60g;或入丸剂或熬膏。外用:适量,调敷或点眼。

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寒嗽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纲目》:姜汁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寒痰湿痰及次食生痰不宜用。

③《本草备要》:寒胃滑肠,有寒湿者勿服。

热门文章推荐

相关问答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热门药材排行榜